“治”出新天地“管”出新气象——绥德县中角镇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09-05 08:32:05 编辑:康敬卓 校对:张倩 责编:王丹

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意速达”授牌

上门服务

调解矛盾纠纷

培训种植技术

表彰奖励“爱好人家”

“自从推行‘诚风行动’后,全镇变化实在太大了,不讲卫生、寻衅闹事、违规放牧的人少了,爱护环境、热心助人、遵纪守法的村民变多了,大家都在争当文明人!”绥德县中角镇庙沟村党支部书记霍探平感慨地说。

近年来,绥德县中角镇按照“试点先行、梯次展开、整镇推进、全面提升”的要求,先后扶持打造了13个“诚风行动”试点村,推行“家门口的党校+说事堂+爱好人家评选+垃圾分类处置+诚信体系建设+意速达政务服务”六位一体的“诚风行动”体系,走出了一条“文明实践+基层社会治理”的乡村治理实践道路。

A “家门口的党校”:为基层党建强筋壮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出具体部署,强调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8月23日,中角镇党委书记黑耀飞在李能沟村委会阵地,为全村党员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结束后,大家纷纷围拢上来,就各自关心的问题再次提问,黑耀飞一一作答。

这样的宣讲活动被称为群众“家门口的党校”,由优秀共产党员、镇业务领导干部、村老党员和退役军人等,组建成党课宣讲送学队伍,深入各村设立“红色课堂”“流动课堂”,通过集中授课、巡回宣讲、专题培训、参观学习、典型展示、重点研讨等培训形式,讲述红色革命故事、身边的英雄事迹,宣传党的思想理论,提供业务技能培训服务,把党史“课堂”搬到村里,把党的政策讲到党员和老百姓心里,成为传递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通过“家门口的党校”这一特殊载体,党的政策能够迅速在各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哪里有党员群众,就把党课搬到哪里,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哪里,把理论政策送到哪里,让“家门口的党校”成为党员党性锻炼的“大熔炉”、提升素质能力的“大课堂”、群众学习的“加油站”,持续补足精神“钙”、筑牢思想“魂”。今年以来,该镇已开展党的各项理论和惠农政策等宣讲22次。

B “意速达”政务服务:让群众“零成本”办理业务

8月中旬,田家渠村的准大学生刘佳月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但学费和生活费还是让家长犯了愁。“考上大学是村里的光荣,学费的事不要操心,村里想办法!”田家渠村“意速达”代办员刘小强说。随即他第一时间联系镇级代办员孙罗,孙罗积极对接县民政局,争取到了5000元的助学金。

近期,中角镇各村的“意速达”代办员们忙碌不已,不仅帮助今年考上大学的学生送达录取通知书,还为家庭困难的大学生申请补助资金,让准大学生们无后顾之忧。

为群众代买米面油、寄取快递、维修电器、化身急救员照顾突发疾病的群众……这些身穿红色马甲的“意速达”代办员,穿梭在中角镇的山沟峁梁间,书写出一篇篇乡村民生的温情故事。

据了解,自项目试运行至今,“意速达”服务平台吸纳“五级五长”和村级代办员、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等,组成“红骑手”志愿服务队,聚焦政务和民生两类服务,设镇级总站和29个村级分站,涵盖5项镇级业务和25项村级业务,全覆盖政务服务业务。通过“有事拨”线上平台接单,及“红骑手”线下随时接单的方式,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并采取特殊群体上门办、村级事项及时办、县镇两级集中办的服务方式,实现“群众足不出村,代办服务跑路”的目标。

统计显示,村级代办累计为群众办理业务6000余件,镇级代办涉及全镇29个行政村,对接县级部门60余次,办结事项100余件,政务服务质量及效率明显提高。

“意速达”服务项目的开展,不仅让群众办事更方便,还极大调动了广大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 “说事堂”聚焦矛盾纠纷: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长久以来,乡村治理大多面临矛盾纠纷多、信访积案多、上访群众多的“三多”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角镇深化运用“说事堂”工作机制,着力“治重化积”,啃下“硬骨头”。

中角镇“说事堂”吸纳党员代表、人大代表、群众代表、法官代表和德高望重的乡贤能人,组建充实说事调解队伍力量,根据群众需求和事态的难易程度,指派熟悉情况的成员提供矛盾排查、协助化解等服务,将“说事堂”搬到田间地头、百姓炕头和事发现场去公开说事,解决群众矛盾纠纷问题,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通过“说事堂”评理说和、“说和队”上门调解等措施,中角镇“说事堂”聚焦群众矛盾纠纷,用情用力解开“千千结”,做到调解有登记、件件有着落,群众遇事有人管有人议、有诉处有说法、有结果有答复。

“说事堂”不但说和了邻里纠纷事,还说成了陈年信访事、建设工程事,排查化解50余起矛盾纠纷,为全镇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D 实施惠民项目:乡村建设“内外兼修”

近年来,中角镇通过大力实施惠民项目,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了全面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村民精神风貌,中角镇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举办“爱好人家”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农户创建“美丽庭院”、引领文明风尚的积极性,实现乡村建设“内外兼修”,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为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助力生态文明,该镇积极推广垃圾分类,配备完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做好宣传动员,将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利用相结合,推动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在各村开办“爱好超市”,村民用回收垃圾兑换的积分在“爱好超市”兑换日常用品。聚焦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难点堵点,出实招、动真格,添置垃圾桶、垃圾箱,紧盯道路小巷、河道沟渠,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和卫生死角,上足人力、车辆、机械等开展卫生环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动,让村庄“颜值”显著提升。

中角镇还围绕修订好村规民约、建立好诚信档案、落实好奖惩措施等工作,构建“积分制”管理模式,利用信用体系建设,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积分制”激励下,营造了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爱护环境、孝老爱亲、和谐邻里的文明健康村风民风,涌现出一系列诚信践诺、扶危助困、邻里守望的先进典型。

“下一步,中角镇将持续总结推广经验,努力打造党建引领乡村‘三治’、助力乡村振兴、共建美丽乡村的‘中角样板’。”中角镇党委书记黑耀飞表示。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记者 马露露 通讯员 刘涛 王杰 惠斌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