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3公里长城的接力守护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06-19 08:37:21 编辑:李强 校对:张倩 责编:王丹

府谷县长城保护工作站的队员们在测量长城。郝彦丰 摄


“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长城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

作为长城资源的富集地之一,榆林有战国秦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分布于府谷、神木、榆阳、横山、靖边、定边6县市区,占陕西省长城资源的81%,占全国的7%。为保护好、传承好境内1503公里长城,多年来,我市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长城文保员、志愿者等,不断推动长城历史文化遗产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19年奔波在保护第一线

初夏时节,草木葱茏。位于府谷县北部的明代夯土长城遗址横亘在苍翠之间,更显壮美。明长城从府谷入陕,全县现存遗址140多公里、台面堡及相关遗存文物点344处。其中,黄甫镇杨家峁段保存最为完整,青砖包砌的“转角楼”烽火台依旧高大雄伟。

杨家峁段长城脚下,常驻着一支保护长城的志愿者团队——府谷县长城保护工作站。清晨,天色微亮,站上的18名队员就带上工具出发了,分东西两线沿长城遗址进行巡查,一路测量、拍照、记录,并将巡查结果通过手机App及时上报至榆林市长城安全巡查与监管平台。由于每次巡查时间久,队员们常常随身带着方便面、饼干等就地充饥。

府谷县长城保护工作站由刘东厚发起成立。自2005年起至今已19年,他全身心投入长城保护与修复工作,一直奔波在保护巡查第一线。在他的组织和带领下,工作站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并于2017年起承担着全县的长城巡查任务。多年来,刘东厚还带领队员不断绿化长城周边环境,种植防护林带4.8公里,数量达6万余株。

“我生长在长城脚下,对长城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作为本土的长城保护人,我无怨无悔。我希望把长城精神传承给子孙后代,代代相续、生生不息。”70岁的刘东厚说。

128名志愿者义务传播

榆林长城保护志愿者协会是又一支由民间自发组织的长城保护志愿队伍。协会坚持“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讲解员”的入会原则,从成立之初的4人现已发展至128人。

2014年,协会发起人高秋燕自筹资金,创办了700平方米的榆林长城主题展馆。该馆分为“万里长城·百年回望摄影展”“保护长城,我们在行动”等展区,陈列图片、书籍、实物等展品近万件。如今,展馆已接待了2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也有外省市来榆林探险长城、拍摄长城、研究长城的。

“我做长城保护志愿者已经有8年多的时间,现在主要的工作是开展长城文化进校园。”协会志愿者刘小帆认为保护长城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开展长城文化主题教育成为榆林长城保护志愿者协会的一大亮点。通过长城主题宣讲、研学实践等活动,该协会将保护长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

西安榆林商会计划今年8月组织一批上海国际学校的学生来榆林参观长城,并与榆林的学生一起互动,携手保护长城。该商会教育服务中心主任续剑锋说:“我参观完榆林长城主题展馆后,对榆林长城保护志愿者协会有了深入了解,准备和协会开展长期合作。”

305位文保员常态化巡查

当前,由榆林市长城保护中心特别推出的《榆林长城图片展》正在镇北台长城景区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该中心长期主持并参与长城保护综合管理、宣传推广、调查研究、展示利用、保护传承以及人才培养等工作,为全市长城保护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立足榆林长城资源优势,指导全市长城沿线各县市区进行长城保护管理和安全巡查,深度挖掘长城文化,开展长城保护宣传进校园、进乡镇、进社区等活动,全面提升广大群众自觉保护长城的意识,取得了明显成效。”榆林市长城保护中心主任姬翔月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强长城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先后印发了长城保护系列文件,实施了一批长城保护利用项目,并不断加大长城保护投入和宣传教育力度。目前,全市已建立了68个长城保护工作站,聘用了305名文保员常态化巡查守护长城。

市文旅局长城保护利用科科长窦新宇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长城保护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市长城保护工作,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为长城保护贡献榆林力量。


   记者郝彦丰 胡少鹏 见习记者 闫宇涛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