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能源“革命”的精彩布局
陕西网
2024-02-02 11:14:22


2019年,一项重磅协议正式签约,陕西省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榆林共同创建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




经过五年精心布局和谋划发展,2024年1月29日,在陕西两会,省委书记赵一德再次强调了要加快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多挑重担。


榆林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标志着陕西正式开启了全国能源革命示范新篇章。


榆林国家能源革命示范区,其重点在于“革命”与“示范”这两个概念。“革命”即改变、创新,“示范”即引领、带动。可以说,在当下全国能源领域的改革创新方面,榆林正在引领全国能源产业变革和结构供给性转变。


正如当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开创性举措一样,现如今的榆林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在一个全新的层面展现了其独有的能源科技硬实力,对于榆林这样一个能源大市而言,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改革与创新,其经济增长率和贡献率不断刷新,如今已位居中西部非省会前列,在陕西省内,与西安一道,形成了双核发展的良性新局面。


在“革命”中引领“示范”作用


2019年12月9日,榆林正式开启了国家能源革命示范区建设工作,但早在很多年前,榆林在能源转型探索方面便早已布局。


塞上驼城 大美榆林


早些年间,陕北地区,尤其以榆林为代表的能源型城市开始崛起,榆林在民间有了一个响亮的昵称——煤城。顾名思义,彼时的榆林通过煤炭资源输出开始“发家”,经过多年的资源探索和研究,现如今榆林已探明8大类48种矿产资源,包括煤、油、气、盐等,能源组合配置条件在国内外首屈一指。


但多年的高强度资源开采,使得榆林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地下水位不断降低,各种生态不利因素接踵而至,使得陕西省在发展陕北能源产业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自2014年党中央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等重大战略,标定了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方向以来,改变榆林多年来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工作正式展开,力求在大力发展能源产业的同时,更要积极探索能源转化路径,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模式。


从1984年榆林能源大开发的序幕正式拉开到现在,近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榆林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不断与时俱进,在为祖国输送“血液”的同时,更坚持“三个转化”关键原则(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逐步形成了以煤油气盐开发为基础,电力、化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的国家重要煤炭基地、煤电基地、氯碱基地、煤化工基地和金属镁、兰炭生产基地。


与其他能源输出型城市不同,榆林在能源发展路径上开辟了一条全新模式,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是榆林在能源发展方面的主要方向之一,现如今的榆林,摒弃了原先粗犷的发展方式,转而探索能源变革方面的更多可能。


在榆林国家能源革命示范区内,侧重强调转变与引领作用,力求以榆林独有的能源创新型发展模式,为全国资源输出产业探索出一条全新发展道路,并为相关产业起到标杆带动作用,通过变革性关键技术突破与示范,加快促进一批科技成果示范和转化,实现各类能源的清洁融合利用,构建多能融合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国家能源技术革命提供典型示范,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能源革命哪些能“变”?榆林作出回答


在黄河“几字弯”的中心地区,如何发展出一处能源产业创新高地,其中要在“变”字上下功夫。


多年来,榆林生态脆弱已成不争的事实,开采能源之余,防风治沙、三北防护林等工程也在同步展开,一代代陕北建设者的心血均贡献在了这片热土之上,如何将能源发展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统一融合,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能源革命势在必行。


“我当年在延川插队的时候,榆林是全陕西最穷的地方。这边人口稠密,但缺吃少喝,都是汤汤水水过日子。后来一经发现了能源,并且有能力开采、发展能源产业,完全不同了。这也就是不到半个世纪的光景,榆林繁荣起来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来到榆林考察时所讲述的亲历故事。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榆林因能源而崛起,现如今其能源产业的变革也牵动着各行各业的神经。


榆林市榆阳区北部地区作为榆林市煤矿资源集中开采地之一,这里矿产密布,煤炭资源丰富,但也正是由于这一因素,使得当地电力基础建设难度极大。


去年以来,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将原有的110千伏曹家滩开关站升压改造为330千伏变电站,保证了该供电区的负荷增长需求及安全可靠供电,全面加快电网攻坚建设,推进能源转型。


同时,国网榆林供电公司推动印发《榆林市加快推进坚强电网工程建设的意见》,截至2023年年末,已完成330千伏神府新能源转接、信发电厂送出等10项工程开工建设,330千伏锦界输变电等9项工程竣工投产。


榆林的风力发电场


这一系列的成效都标志着企业与产业高效联动,并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上下功夫做研究,以科技的力量助力榆林能源转型升级。


除了能源类型的绿色转化之外,改变能源结构与转型方面,其“变化”更要从科研这个源头入手。


2021年11月21日10时许,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4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一次打通全流程,成功产出合格乙二醇产品,这标志着榆林开创了国内煤制甲醇联产乙二醇向可降解塑料产业链延伸的先河。


与传统煤制乙二醇项目不同,此项研发成果工艺规模大,单线生产能力由5万吨提升到10万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应双提升,其中每年可节约煤耗5000多万吨、节约蒸汽50万吨、节水80万吨,这无疑是榆林在能源绿色化转型方面的一个重大提升。


多年来,榆林市不断坚持产业创新引领作用,持续加强项目支撑,深耕“12363”煤化工高端化战略,在能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多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延伸探索方面下足功夫,形成了原煤—兰炭—煤焦油—高端油品、原煤—甲醇—烯烃(芳烃)—合成材料、原煤—煤液化—精细化学品等循环产业链。


“变革”正是这些年榆林市能源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正因为有这样的大方向,此次榆林市成立的国家能源革命示范区,便将“革命”这个主基调摆在重要位置,在绿色低碳发展、“双碳”目标战略推进,以及体制机制倒逼能源产业变革升级方面展现出了榆林担当。


榆林国家能源革命示范区还会带来哪些可能?


创建榆林国家能源革命示范区,是党中央批示赋予陕西能源革命试点的重要使命,如何用好建设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机遇,扛牢能源保供责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稳控转”,走出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是示范区建设的下一步任务要求。


纵观示范区建设,转变只是结果,更是能源产业发展的其中一环。而为了促成这一转变,榆林市乃至陕西省在多方面全面发力,首先,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产业的革命性发展,必将带来社会经济的跨越式提升,在此之中,榆林城市建设要紧跟发展步伐,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务必与能源产业的快速迭代变化相适应,从这一层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榆林国家能源革命示范区的建设也会倒逼榆林城市层级的进化和城镇化率的提升,可谓相辅相成,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


这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层面。


此外,能源的升级变革,带来一个重要利好的领域,便是陕北的生态环境建设。


多年来,因为能源开发,陕北生态脆弱已严重影响到当地可持续发展和祖国北部大后方保障工作,能源变得绿色可持续,生态建设也是有益无害的。


作为黄河“几字弯”的核心城市之一,榆林境内承载着太多的生态资源和发展任务,在能源革命示范工作中,榆林市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系统推进水土保持、污染防治、节水控水,切实筑牢生态屏障。


最后,一个地方的跨越式发展,带来的除了这些“硬件”方面的转变外,对于当地营商环境和执政思想的提升也会起到间接辅助作用。


随着示范区的落地批复,榆林市未来将不断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城乡结合迈上新台阶、经济社会水平得到大力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得以优化、执政理念得到间接性提升......也许,示范区的落成所带来的成效不止于此,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后续关注,但能源的转变和革新,将为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资源“吸引力”,更为全国此类资源开发建设提供实质性的样本。


纵观多年来榆林产业发展,从原先的粗放型到精细化发展,榆林始终走在全国能源开发建设前列,以可持续谋发展,以创新科研力量引领城市提升,榆林势必将这一系列举措整理提升,为我国能源化发展提供全新蓝本。

编辑 梁亚玲 责编 李治学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