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润葭州气象新
2024-07-19 09:28:56

沿黄土石山区绿意盎然(无人机照片)陈静仁 摄

秃尾河流域生态治理项目现场(无人机照片)

河道治理“回头看”

义务植树活动

佳县黄河两岸满目新绿

九曲黄河,川流不息,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位于黄河中游的佳县,近年来,坚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聚焦建成陕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标,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弘扬黄河文化、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举措,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

从生态河到安澜河,再到幸福河,如今的葭州,荒山变绿、河水渐清、文旅荟萃……“昂米就在岸上住”的故事,日日新,又日新。

1 建设绿色长廊——

着力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样板

今年春季造林期间,在佳县沿黄土石山区螅镇段垒石造林区,12架无人机承担树苗投运,每架无人机可将8—10株绿化树苗运往黄河岸边山高坡陡、车辆无法到达的栽种点,过去人背肩扛需要半小时的运输时间,现在无人机不到一分钟就可以送达,大大提高了植树造林的效率。

“一架无人机一天可以实施造林面积200亩以上,是以前人工造林面积的4—5倍。”佳县林业局副局长任小东说。

近年来,佳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建设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沿黄防护林体系为目标,结合“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和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重点对黄河西岸防护林系统进行了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着力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样板。目前,佳县林草覆盖率已达69%。

该县累计投资6600余万元,实施沿黄土石山区绿化工程,对沿线裸露坡面植被恢复及沿线道路防护林绿化美化工程,对沿黄路西侧立地条件较好的直观坡面及黄河沿线道路,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原则,采用乔、灌结合,常绿、落叶树种合理搭配,垒石整地的方式进行人工造林、绿化美化,累计绿化1.5万余亩。

同时,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泥河沟—潘家畔段、潘家畔—德胜楼段和佳县南段荷叶坪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面积达20余平方公里,栽种苗木100余万株,防护围栏网2000米,新建漫水桥3座,修筑干砌石田坎3395米。此外,累计投资2亿元,实施沿线经济防护兼用林提升改造工程,应用枣树降高塑形技术,创新发展酸枣产业,提升改造沿黄区域红枣林,总面积约21万亩。 2023年,沿黄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万元,久久为功积累的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2 一泓清水入黄河——

国省控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标准

盛夏时节,漫步在黄河流域佳县佳芦河入黄口景观带,清风拂面,林草丰茂,水流潺潺,飞鸟翔集,一片生机勃勃,宛若置身于绿色画卷中。

“去年通过河道垃圾清理、河道清淤疏通、河岸护坡修复、生态隔离带建设等对佳芦河入黄口进行了综合治理,目前入黄口已经成为一条能够自我净化、自我修复并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河道。”佳县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白云山国家水利风景区的一部分,入黄口景观带风光秀丽,守住了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佳县严格落实“四水四定”,推行全县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立用水权“小切口”改革领导小组,把控制目标分解到具体用水主体,落实到具体水源。严控高耗水项目,推进工业企业向水资源条件较好的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8%以上。

同时,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制定出台《佳县河长制信息共享制度》等7份文件,实施“一河(湖)一策”,完善“一河(湖)一档”,压实河湖管理保护责任链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黄河各干支流河湖长管理网络实现全覆盖。大力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累计投资480余万元,清理河道26公里、污染水域340亩、垃圾9200余吨,整改拆除涉河违建3200平方米。

此外,建成覆盖全河段采砂点的信息化智能监管平台,查封采砂船只47条,填平砂坑12个,清理场存砂20万余立方米,平整场地26处。强化乡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实开展黄河干支流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生态环境部移交的黄河干流118个入河排污口溯源监测整治任务。截至目前,国省控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标准。

3 讲好黄河故事——

带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5月18日,“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基本陈列”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立足于沿黄九省区厚重的黄河文化,利用活态的表现形式,深入探索黄河文化的根、脉、源、魂,填补了陕西黄河类博物馆的空白。

近年来,佳县还扎实做好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高水平保护遗产遗迹遗存,加大陕北民歌、剪纸、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抓实财政部、住建部试点支持的13个国家传统古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赤牛坬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陕西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陕西省乡村振兴实践交流基地,坑镇获评“陕西省非遗特色示范镇”。

同时,做优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围绕“红色、黄河、白云山”资源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商服”旅游要素,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白云山国家水利风景区和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讲好黄河品牌故事,扩展文化传播的广泛性和精准性,发布民宿公用品牌“葭州黄河客栈”,打造泥河沟“枣花香”、木头峪“听涛黄河客栈”等一批高端民宿,建成白云山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智慧旅游数据平台,旅游设施日趋完善。建成黄河船夫馆、中华千年红枣馆等30余处展馆。 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302.9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5亿元,同比增长56%、46%。

4 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

为母亲河筑牢法治“堤坝”

2023年4月3日,佳县人民法院集中宣判两起非法采矿案件,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以来全市首例宣判涉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案件。

黄河保护法实施以来,佳县法院主动打破传统审判法庭固有业务划分,抽调精干力量,优化审判资源,成立黄河生态保护巡回法庭,组建环境资源审判团队,打造统筹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四合一”的审判模式。同时,对生态环境案件加大公开审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和污染自然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不止法院,佳县各级各部门都在各司其职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共“护”大河安澜。该县制定《佳县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8个方面23项重点任务,并定期调度督导。

“保护母亲河不能单打独斗、各管一段。”这是佳县在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结论。为破解黄河流域司法保护碎片化、地方化等问题,佳县成功举办秦晋黄河大峡谷论坛,与周边县市达成联盟意向,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秦晋大峡谷”八县联盟章程(草案)》。同时,印发宣传读本资料2万余件,开展现场咨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进企业、进校园、进村(居)等活动90余次,黄河流域佳县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揭牌,策划推出黄河文化主题研学课程,让黄河文化惠民育民的同时,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记者 陈静仁 通讯员 高欣华 许倩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编辑 梁亚玲 责编 马明文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