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场庭院“小经济”撬动榆阳乡村“大振兴”
2024-09-03 17:05:52

近年来,榆阳区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群众在家门口致富”目标,充分利用群众房前屋后空闲地,创新发展伙场(庭院)经济,深刻改变了榆阳乡村面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可,伙场(庭院)经济成为“千万工程”在榆阳大地的生动实践。

青云镇郑家川村民宿经济

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古塔镇黄家圪崂

建立“三项机制”,保障“千万工程”经验在榆阳落地生根

2021年以来,榆阳区在巴拉素、孟家湾等乡镇开展试点,在整治人居环境的基础上,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发展产业,推动伙场(庭院)经济向纵深迈进。该区实行“四级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按照“区统筹、镇负责、村组织、户主体”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路径,不搞“一刀切”。区上将发展伙场(庭院)经济列入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和目标责任考核范围,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亿元,压茬打造60个以上示范村和2000余户示范户,到“十四五”末,全区伙场(庭院)经济示范村户比例将达到50%以上。

榆阳区”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

坚持“三个结合”,提升“千万工程”经验在榆阳发展底色

“十四五”以来,榆阳区投资9.69亿元新建乡村道路1685.6公里;投资4.1亿元建成垃圾压缩转运站和污水处理站50余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93.3%,年度实际污水处理量达到103万吨;统筹实施改房、改厕、改圈舍“三改”提升工程,建设美丽农居1.9万余户,改造圈舍2100余户,改建户厕50272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9.9%;实施“气化榆阳”工程,到2025年底各集镇所在村实现全覆盖。榆阳区每年投入4000万元实施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扶持伙场庭院经济示范村优先创建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成三鱼路沿线“中国美丽田园”,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10个“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围绕创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目标,榆阳区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化乡镇审批、服务、执法等管理体制改革,创优乡村治理方式,健全“七制融合”模式,探索形成大河塔镇“拴正人家”、孟家湾乡“追梦超市”“积分制”治理、牛家梁镇“议事协商”等治理模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完善推广“智慧马合”信息化试点建设经验,实现智慧党建、数字农业、平安创建、防返贫监测、三务公开等工作数字化管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

榆阳区庭院经济示范户

实现“五个转变”,建设“千万工程”经验在榆阳生动样板

榆阳区以“4+2+X”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思路,统一采购、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科学扩大种养规模,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全区发展伙场庭院经济种养殖户达到6.7万户。全面启动古村落、旧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特别是针对南部丘陵沟壑区规模化种养产业发展条件不足、人口大量流失的现状,充分利用近郊区位和交通优势,深度挖掘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全方位开展“乡村大花园”建设,重点实施硬化、净化、亮化、气化、绿化、美化“六化”达标行动,以产业生态化、伙场景观化、村组城镇化理念推动“产、景、村”融合发展,让群众安居更宜居。坚持把培育文旅主导产业与发展伙场庭院经济结合起来,依托骨干型旅游景区,将周边和沿线伙场庭院升级改造,发展住宿、饮食等配套业态,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产学研”一站式服务。2023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18.4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5.38亿元。坚持把农户嵌入到产业发展链条中,一体推进“沙地上郡”公共品牌运营和伙场庭院特色农产品展销,每年至少为镇级经济合作总社各分红10万元。镇级经济合作总社通过资源整合、项目引进、资金支持等方式,联合有条件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将现有玉米烘干、杂粮加工等小型加工作坊,整合为现代化加工厂,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抱团发展模式。(文图 叶少博、奚岩)

编辑 石麒会 责编 李治学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
全部评论(0